
拼搏奋斗为您分享以下优质知识
根据《劳动合同法》第二十六条规定,以欺诈手段入职属于劳动合同无效的情形,用人单位可依法解除劳动合同。具体处理方式如下:
一、处理措施
用人单位可立即终止劳动关系,无需支付经济补偿。若员工存在诈骗行为(如使用假学历进行非法活动),可能面临刑事责任。
证据收集与程序合规
- 收集学历证书真伪、招聘记录等关键证据,确保解除行为合法。
- 需提前告知工会(若存在),并提供书面解聘证明。
二、法律后果
刑事责任:
若使用假学历诈骗,可能被治安管理处罚(拘留5-15天,罚款500-1000元)。
民事责任:用人单位无需赔偿,但员工若因此给企业造成损失,可能需承担民事赔偿。
三、建议
主动纠错:若发现学历造假,应立即停止并如实说明情况,主动配合调查。
职业规划:学历非唯一标准,建议通过正规途径提升能力,避免再次冒险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