
考官何老师为您分享以下优质知识
关于古代汉字的起源和发展,综合权威资料整理如下:
一、最早文字的认定
甲骨文
中国已知最早的成熟文字是商朝晚期的 甲骨文(约公元前1300年),主要刻在龟甲和兽骨上,用于占卜和记录。它已具备象形、指事、会意、形声等多种造字方法,标志着汉字进入成熟阶段。
陶文与仓颉传说
- 陶文被认为是汉字的远祖,出现在新石器时代,但尚未形成系统化文字。
- 仓颉造字的传说虽广为流传,但缺乏确凿考古证据支持,属于文化传说而非历史事实。
二、文字发展的脉络
甲骨文到金文
商朝晚期出现甲骨文,西周时期演变为 金文(约公元前11世纪-前771年),主要用于青铜器铭文,形态较甲骨文规范。
篆书与隶书的演变
- 西周晚期出现 大篆(籀文),秦朝统一文字后发展为 小篆(约公元前221年),成为全国通用文字。
- 秦末出现 隶书,东汉时期演变为 楷书和 行书,逐渐成为后世主流书写形式。
三、汉字的独特性
汉字是唯一传承至今的文字系统,从甲骨文演变至现代汉字,形态和结构不断优化,但仍保留表意文字的基本特征。
其演变历程体现了从“图画文字”到“方块字”的发展脉络,如甲骨文的象形性、金文的规范性,以及隶书的简化特征。
综上, 甲骨文是古代汉字最早且成熟的文字形式,奠定了汉字发展的基础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