
肖老师为您分享以下优质知识
汉字进入计算机的过程涉及多个技术突破和创新,以下是关键步骤和核心技术的总结:
一、汉字输入技术的演变
最初尝试通过整字大键盘实现汉字输入,但设备庞大且效率低下,无法满足实际需求。
主辅键盘与部件拆分
改进方案采用256键中键盘,将汉字部件集中排列,但需记忆复杂键位,操作仍较麻烦。
五笔字型输入法
王永民发明的五笔字型输入法,通过拆分汉字为偏旁部首,用36个键位组合输入,大幅提高效率。该输入法突破了内存限制,成为早期汉字输入的标志性技术。
二、汉字存储与处理的突破
字形压缩技术
王选团队研发的字形信息压缩技术,将几千兆的汉字字形信息压缩至几兆内存,解决存储空间不足的问题。
激光照排技术
1970年代,王选团队采用激光照排技术,实现计算机输出汉字,1979年成功排出《伍豪之剑》等中文报纸,标志着汉字激光照排系统的诞生。
三、系统集成与标准化
LX-80联想式汉字图形微机系统
倪光南团队推出的LX-80系统,集成汉字输入、存储和输出功能,使普通用户也能使用汉字系统。
汉字编码体系
- 输入编码:
如五笔、拼音等;
- 内码:如GB2312、GBK等,用于计算机内部存储和交换;
- 字模码:采用16×16、32×32等点阵表示汉字字形。
四、关键人物与工程
王永民:五笔字型输入法发明者;
王选:汉字激光照排技术核心开发者;
“748工程”:新中国首个汉字信息处理系统工程,推动汉字信息化。
总结
汉字进入计算机的核心在于输入、存储和输出技术的突破。从五笔输入法的创新,到激光照排系统的实现,再到汉字编码体系的完善,这些技术共同推动了汉字信息处理的现代化。王永民、王选等科学家的贡献尤为关键,被誉为“汉字信息化的奠基人”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