
星海幻梦为您分享以下优质知识
选择审计样本是审计过程中的关键步骤,需结合科学方法与专业判断,以确保样本的代表性和审计结论的可靠性。以下是具体方法与注意事项:
一、样本选择方法
- 简单随机选样:
通过随机数表或计算机技术,确保每个项目被选中的概率相等。
- 系统选样:计算固定间距(如总体/样本量),从随机起点开始等距选取样本。
- 分层选样:将总体按特征分层(如金额、时间等),分别在各层随机选样,提高样本代表性。
- 随意选样:
依赖审计师经验,避免有意识偏向(仅限非统计抽样)。
- 整群选样:选取连续项目群组(如月份账单),但可能因群内相似性导致偏差。
二、样本规模确定
需综合考虑以下因素:
总体规模:总体越大,样本量通常越大。
总体变异性:项目差异越大,需增加样本量。
可接受风险:审计风险越高,样本量越大。
误差容忍度:可容忍误差越小,样本量越大。
常用公式(统计抽样):
$$n = frac{N times z^2 times p times (1 - p)}{E^2 times (N - 1)}$$
其中,$n$为样本量,$N$为总体规模,$z$为置信水平对应的Z值,$p$为预期误差率,$E$为允许误差范围。
三、关键注意事项
- 随意选样不遵循随机原则,仅适用于非统计抽样。
- 分层选样需确保层内同质性,层间差异合理划分。
- 控制测试侧重信赖过度风险,细节测试侧重误受风险。
- 货币单元抽样适用于金额型项目,比率法适用于特定账户结构。
- 样本选择方法与后续审计程序无关,但需确保程序针对性(如控制测试需验证控制有效性)。
四、实施步骤示例(系统选样)
将应收账款明细表按页码和行次编号(如0534表示第5页第34行)。
计算抽样间距(如1000/10=100)。
从随机数表中选择起始行(如第2行)。
按间距(如每100行取1行)选取样本(如0534、1534、2534等)。
通过科学方法与严谨判断,可有效提升审计样本的代表性和审计质量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