
吴老师为您分享以下优质知识
协商作价的记账处理需根据交易性质和双方角色进行区分,具体如下:
一、基本原则
- 购买方:
将协商价格计入 原材料/库存商品科目;
- 销售方:将协商价格计入 主营业务收入/其他业务收入科目。
二、具体场景处理
若购买方通过协商以低于市场价的价格购入商品或服务,需按实际支付金额入账。例如:
- 原材料采购:借:原材料 30,000元,贷:实收资本 30,000元;
- 设备投资:先清理固定资产(50,000元原值 - 25,000元折旧 = 25,000元),再按协商价入账。
销售方提供商品/服务
若销售方以协商价销售商品或提供服务,需按价格确认收入。例如:
- 设备销售:借:银行存款 175,000元,贷:主营业务收入 175,000元;
- 原材料投入:借:长期股权投资 30,000元,贷:原材料 30,000元。
特殊情形处理
- 质量扣款:
若因质量问题协商扣款,需调整账目。例如:
- 采购方支付时直接扣款:借:原材料 8,000元,贷:银行存款 8,000元;
- 已付款后收到赔款:借:银行存款 2,000元,贷:其他应收款 2,000元;
- 销售方发生扣款:借:应收账款 8,000元,贷:主营业务收入 8,000元;
- 投资入股:若协商作价涉及投资,需按协议价入账。例如:
- 设备投资:借:固定资产 40,000元,贷:实收资本 40,000元。
三、注意事项
协议条款:需明确交易性质(如交换、抵押、投资等),并作为会计分录的依据;
税务影响:大额协商价可能涉及增值税调整,需结合税法规定处理;
科目选择:避免混淆,确保收入与成本在正确科目核算。
建议在实际操作中,结合具体业务类型咨询专业会计师,以确保符合会计准则和税务要求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