
灯塔何老师为您分享以下优质知识
内囊是大脑中重要的白质结构,其分布和功能可通过以下要点进行说明:
一、位置分布
内囊位于基底节(包括尾状核、豆状核)与丘脑之间的白质区域,具体处于尾状核、豆状核的外侧与丘脑的内侧之间。
形态特征
在脑部横断面上,内囊呈“V”字形,尖端向内侧,分为三部分:
- 前肢:
位于尾状核与豆状核之间,包含丘脑前辐射(上行纤维)和额叶脑桥束(下行纤维);
- 膝部:为前后肢汇合处,主要通过皮质延髓束;
- 后肢:位于丘脑与尾状核之间,包含皮质脊髓束、听辐射及视辐射。
二、纤维束组成
内囊包含多组重要的神经传导束:
- 丘脑前辐射(来自丘脑内侧核):连接大脑皮层与额叶,参与运动控制;
- 视辐射:传递视觉信息至枕叶。
下行纤维
- 额叶脑桥束(额桥束):调节面部肌肉运动;
- 皮质脊髓束:传导躯体运动指令至脊髓。
其他重要束
- 听辐射:传递听觉信息。
三、功能与临床意义
内囊是大脑皮层与脑干、脊髓联系的关键枢纽,其病变(如梗死)可能导致:
对侧肢体运动障碍(偏瘫);
对侧面部肌肉失灵(面瘫);
同侧感觉障碍(如触觉、痛觉缺失);
听觉和视觉传导受阻。
总结:
内囊通过其精巧的纤维束网络,实现大脑皮层与深层结构的高效信息传递,其解剖分布和功能机制对神经系统的整体运作至关重要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