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  > 教育解读  > 进厂学历撒谎怎么处理的

进厂学历撒谎怎么处理的

2025-05-01 17:04:19
李老师
李老师已认证

李老师为您分享以下优质知识

关于员工入职时学历撒谎的处理方式,结合相关法律法规和实际案例,可分为以下要点说明:

一、劳动合同的效力认定

欺诈情形的认定

根据《劳动合同法》第二十六条,以欺诈手段使对方在违背真实意思的情况下订立或变更劳动合同的,合同无效或部分无效。学历造假若被证明属于欺诈行为,用人单位可依法解除劳动合同。

争议解决途径

若用人单位与员工对合同效力存在争议,需通过劳动争议仲裁机构或人民法院确认。

二、处理流程与措施

立即解除劳动合同

用人单位发现学历造假后,可立即以“重大过错”为由解除劳动合同,无需等待仲裁或诉讼程序。

追讨已发薪资与福利

- 若员工因学历问题导致岗位不匹配,用人单位可要求返还已发放的薪资、奖金等;

- 已享受的福利(如社保、公积金)需根据实际情况调整。

取消相关权益

包括取消职务、福利分配权,拒不配合调查者可采取强制措施。

三、法律后果与注意事项

刑事责任

若学历造假涉及诈骗、伪造证件等刑事犯罪,需移交司法机关处理。

责任限制

- 欺诈程度与损失关联:

若员工入职后表现优异且未给单位造成实际损失,单位后续解除劳动合同可能被认定为违法,需赔偿损失;

- 时效性原则:虚假学历对劳动合同效力的影响应有合理期限,通常不超过十年。

招聘环节的防范

企业应通过多轮背景调查(如学历核验、第三方机构查询)降低风险,避免因信息不对称导致误判。

四、特殊情形处理

长期雇佣关系:

若员工入职多年后才发现学历问题,单位需证明其行为与当前岗位无关且未造成持续影响,方可避免违法解除的责任;

重大失误关联:若学历造假与工作成果、重大决策存在因果关系,可能加重责任追究。

建议:用人单位在处理此类问题时,应保留充分证据(如入职材料、调查记录等),并咨询专业法律人士,以确保处理方式符合法律法规,避免因程序不当引发争议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