
公务员全知道为您分享以下优质知识
高考期间,家长的言辞对考生的心理状态有重要影响。以下是家长需特别注意避免的五类不当言论,结合权威建议整理如下:
一、避免预设具体目标
这类话可能让孩子将成绩与自我价值过度绑定,增加心理负担。高考是能力测试,应关注过程而非结果,建议改为"发挥出你的真实水平"。
"一定要在班里考第几名!"
过分强调排名会让孩子焦虑,尤其对成绩波动较大的考生影响更大。应关注学习进步而非绝对名次。
二、减少包办与过度干预
"别的事都甭管,你只要好好复习就行了!"
这种说法剥夺了孩子处理问题的能力,建议调整为"考试期间生活按平时规律进行,适当休息和放松同样重要"。
"我当年高考一点都不紧张"
用自身经历贬低考生情绪,可能引发反感。可改为"当年我也紧张,但专注答题也能取得不错成绩"。
三、避免压力性劝慰
"千万别紧张,容易影响发挥!"
过度否定考生情绪,建议改为"紧张是正常的,我们陪你一起放松"。
"再坚持一下,很快爸妈和你都解放了!"
这句话可能让孩子感到愧疚,应改为"无论结果如何,我们始终支持你"。
四、谨慎使用比较与评价
"去年谁家的某某考上了某某大学,你像他一样就好了!"
比较会引发自尊心受损,建议改为"每个人的学习路径不同,你只要做好自己就行"。
"咬牙坚持下,考完我们就都解放了!"
这种说法可能让孩子觉得必须达到家长预期,建议改为"无论结果如何,我们都会陪伴你成长"。
五、其他需注意的禁忌
避免过度安慰:
如"你准备得很好,肯定能考好",应改为"你一直在努力,我们相信你的能力"。
关注过程而非结果:强调"尽力而为"而非"必须成功"。
建议:家长可通过积极倾听、适度鼓励和提供情感支持,帮助孩子建立自信。若发现孩子出现严重焦虑,建议寻求专业心理辅导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