
许老师为您分享以下优质知识
清代一年录取秀才人数存在不同说法,综合权威信息可得出以下结论:
结论:清代平均每年录取约1700人秀才,实际人数因统计范围和统计方法差异较大。
详细说明:
多数权威资料显示,清代260余年共录取秀才约46万人,平均每年约1700人。这一数据基于全国性统计,未区分省份差异。
地区差异
- 大省(如山东、江苏)每年录取人数约100-150人,中省(如河南、湖北)约70-80人,小省仅4-5人。
- 个别年份(如乾隆中期)全国录取可达2.5万-5万人,但属于极端值。
统计口径差异
- 若包含县试、府试等基层淘汰,实际年录取率可能低至5%左右,即每年仅1500人左右。
- 部分研究仅统计举人(约260-300人/年),未计入秀才。
对比现代标准
清代秀才录取难度极高,平均每年1700人对应人口约120万,远低于现代博士录取率(约1/2万)。部分观点认为其水平相当于现代顶尖高校(如清华、北大)的选拔标准。
建议:
若需更精准数据,可参考清代官方统计或地方志等原始文献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