
未来是拼出来的为您分享以下优质知识
科举考试中每县录取人数因朝代、地域、年份及考试级别差异较大,具体可参考以下综合信息:
一、明清时期
- 录取率:
约1%-3%
- 名额差异:
- 文风昌盛的江浙地区,每县每年录取30-200人(如浙江江山县12人、江苏江阴25人);
- 考生较少或文风较弱的地区,每县仅录取5-10人(如安徽霍邱县12人、贵州榕江县8人)。
- 录取率:
约1%
- 名额差异:每省约100名,例如清代全国约15万名举人对应约1300个县,平均每县约100名考生。
- 录取率:
约5%
- 名额差异:每省约100名,如清代全国约26000名进士对应约1300个县,平均每县约200名考生。
- 录取率:
约10%-15%
- 名额差异:例如清代每次录取约2600名进士,平均每县约15-20人。
二、其他朝代参考
唐朝:进士录取率约12%(如天宝年间56人,大历年间仅12人);
宋朝:乡试录取率约1%-3%(如江山县12人、永康县20人);
元朝:殿试录取率约20%-30%(每次约100-150人)。
三、总结
科举录取人数受地方文化、考试政策及腐败因素影响较大。例如,江浙等文化发达地区因名额固定且竞争激烈,录取率普遍低于考生比例;而西北或偏远地区因考生较少,录取率相对较高。此外,不同考试级别(如院试、乡试)的录取名额差异显著,需注意区分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