
郭老师为您分享以下优质知识
关于培训学校关门后的收费问题,需根据具体情况分析:
一、收费合理性标准
非营利性校外培训机构收费实行政府指导价管理,单次收费不得超过5000元,且不得以充值、次卡等形式变相收取超过3个月或60课时的费用。
营利性机构自主定价
营利性机构可自主制定收费标准,但需符合相关广告法和消费者权益保护法规定,例如需明示课程内容、师资资质等。
二、常见收费纠纷类型
合同终止退费争议
- 已上课程退费:
通常按实际完成课时比例退还,例如某机构收取1万元学费,上了40%课程后关门,退费金额约为4000元。
- 未上课程退费:部分机构以“手续费”“管理费”等名义扣除费用,但若合同明确服务未完成则无需支付,家长可主张全额退费。
机构可能通过“预付款”“保证金”等名义收取费用,实际服务未提供或质量不达标时难以追回。
三、维权建议
查看合同条款
重点关注“退款规则”“服务终止条件”等条款,明确机构关门后的退费标准。
收集证据
包括缴费凭证、课程安排表、机构通知录音等,证明缴费金额、服务内容及机构违约情况。
联合维权
其他家长可联合向消费者协会或工商部门投诉,或通过法律途径追讨费用。
四、案例参考
南京某文化教育培训中心:
24名学生追回32万元学费,法院判决支持部分退款。
上海“康语星”机构:家长缴费3-5万元后关门,因合作方资金问题未退款,涉及合同解除纠纷。
总结:培训学校关门后是否收费及金额,需结合合同条款、实际服务完成情况判断。建议家长优先通过协商、投诉或法律途径解决争议,避免因信息不对称导致损失扩大。